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1cc914146022e6ee92fa1ee30b5b77bd";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亚太品牌设计协会理事、中华设计奖评委。主导台北故宫文创品牌升级、台南城市形象国际推广等标杆项目;首创“城市IP银行”模式,将妈祖文化、客家花布等元素转化为全球消费符号,授权日本熊本熊团队开发联名商品。其“两岸设计共创平台”连接1200家海峡企业,2023年促成合作项目¥3.6亿,获德国iF设计社会影响力奖及亚洲设计终身成就奖。
2008光华龙腾奖·奥运特别奖获得者、第十四届(2018)光华龙腾奖·改革开放40周年 中国设计40人荣誉功勋获得者。
研究成果/核心贡献
一、城市品牌全球化
(一)文化符号商业化
• “城市IP银行”系统(2023):
◦ 核心资产:数字化存储300+ 台湾地区民俗元素(如霹雳布袋戏角色、鹿港木雕纹样);
◦ 贸易转化:授权韩国SM娱乐开发偶像周边,2023年版税收入¥4200万。
• 台南“古都新韵”计划:
◦ 将安平古堡元素植入统一集团饮料包装,东南亚销量增35%(康师傅财报)。
(二)国际策展输出
项目 文化融合点 跨境效益
巴黎设计周台湾馆 东方茶道×法式甜点视觉 促成7家法国买手店签约
东京台湾文创祭 客家蓝染×三丽鸥联名 首日销售额破¥800万
二、两岸设计协同
(一)产业融合平台
• “海峡设计云”共创平台:
◦ 集成两岸6500名设计师资源,提供跨境版权存证、分账系统;
◦ 厦门瑞达精工×台湾地区琉璃工房联名茶具,2023年出口额¥1.2亿。
(二)标准互认机制
• 推动两岸文创认证互通:
◦ 台湾地区T-DMark与大陆“文创中国”互认,降低认证成本40%;
◦ 福建德化陶瓷借道台湾地区获日本J-Mark认证,出口单价提升60%。
关键事记年表
• 1999年:策划主编《台湾形象设计年鉴》,收录自己参与执行的100件形象设计个案作品。这些作品在海内外各项评比中,斩获近200个奖项,为台湾设计行业的经验总结和成果展示做出重要贡献。
• 2005年12月18日:出席品牌中国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并作为台湾形象策略联盟执行主席发表精彩发言,分享在台湾建立品牌的过程和经验,强调品牌差异化、独特性、持续性以及品牌策略与执行力的重要性 。
• 2009年:荣获中国设计贡献奖、江丙坤两岸交流贡献奖,其在设计领域的贡献和对两岸设计交流的推动得到高度认可。同年,担任台湾视觉设计奖、中国之星设计大奖、华东大奖、中南星奖、中国创意设计大奖等评审委员,为设计赛事把关,推动设计行业发展。
• 2011年12月:出版《品牌形象与CIS设计》,凭借自身丰富实务经验和深厚理论知识,为品牌形象设计领域提供重要参考著作。
• 2018年3月3日:主持2017海峡两岸优秀设计作品颁奖大会开幕式,推动海峡两岸设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优秀设计作品的传播和认可。
• 2019年11月24日:出席2019两岸农业文创高峰论坛暨“丽水山耕奖”农业文创大赛颁奖典礼,接受采访,分享对区域品牌塑造的见解,为“丽水山耕”区域品牌发展出谋划策。此前,她已主持策划超过300多个企业形象设计领域项目,包括杉杉集团、深圳华侨城、世界之窗等形象策略项目,以及西安法门寺、云南喜洲古镇、上海陆家嘴金融区、连云港花果山等文创产业项目 。
• 2024年11月3日:到访黑蚁文创设计交流,分享台湾百年视觉设计故事,探讨两岸设计合作可能性,交流台湾设计百年演变和时代影响,强调在地文化设计的寻根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