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1cc914146022e6ee92fa1ee30b5b77bd";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中国建筑学会遗产保护分会常务理事、ICOMOS国际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委员。主导敦煌莫高窟数字基因库、威尼斯总督府修复设计等跨国文保工程;首创“建筑可逆干预技术”(获中、意、法三国专利),实现历史建筑零损伤改造。其“数字孪生文化空间平台”服务全球28处世界遗产,2024年技术出口额达¥1.8亿,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奖。
第四届(2008)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者。
核心贡献
一、国家级文化地标设计
(一)城市文化符号塑造
项目 设计创新 服务贸易价值
首都机场T3“紫薇辰恒”(2008) 28吨不锈钢构筑北斗七星意象 年服务旅客1亿人次,成为“国门第一景”
北京城市副中心图书馆(2023) 森林书谷概念+144片“银杏叶”穹顶 日均接待2万人,带动运河文旅带消费
敦煌数字艺术馆(2022) 石窟光影剧场+AR壁画工坊 衍生品年出口额超600万元(欧洲市场)
(二)历史建筑活化范式
• 北京坊劝业场改造(2016):
◦ 修复巴洛克立面,内部植入“文化客厅”功能(展览、沙龙、非遗工坊);
◦ 年举办国际设计周等120场活动,吸引游客300万人次,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创新奖提名。
• 福州烟台山历史街区(2019):
◦ 改造17栋殖民建筑为文创空间,引入“万国咖啡博览”等跨境消费场景;
◦ 带动片区商业价值提升200%,入选住建部城市更新试点。
二、文化服务贸易实践
(一)空间叙事理论体系
• 出版《场所精神:文化空间的情感设计》:提出“记忆锚点-行为引导-情感升华”三阶模型,指导24个文旅项目获国家级奖项。
• 央美建筑课程案例:将劝业场、敦煌项目纳入教学,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学生团队完成雄安新区非遗馆方案。
(二)国际策展与文化输出
•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2021):
◦ 策划“院儿:从最大到最小”主题展,用四合院模型阐释中国传统空间哲学;
◦ 吸引12万国际观众,促成中意历史建筑保护联盟成立。
• 中法文化年“丝路新韵”(2024):
◦ 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设计敦煌沉浸展厅,带动法国电商平台中国文创销量增35%。
三、产业标准与乡村振兴
(一)行业规范制定
• 主编《既有建筑改造技术规程》:被住建部采纳为国家标准(CECS 386:2018),降低历史建筑改造成本30%。
• 发起“文化空间碳中和联盟”:推动改造项目采用光伏玻璃、再生材料,北京坊年减碳量相当于植树5万棵。
(二)乡村文旅赋能
• 浙江松阳石门廊桥(2020):
◦ 改建废弃廊桥为文旅综合体,集成茶艺展示、民宿、电商直播间;
◦ 带动“松阳香茶”年出口额从800万增至2200万元。
关键事记年表
专业积淀期(1998-2010)
• 1998年
◦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学位。
• 2001-2005年
◦ 任职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参与国家博物馆改扩建设计(2003),主攻展陈空间与历史建筑融合技术。
• 2006-2010年
◦ 加入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任主任建筑师。
◦ 主持 北京798艺术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改造(2007),开创工业遗产空间转型范式,获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金奖。
创业与理念成型(2011-2016)
• 2011年
◦ 创立北京意象空间建筑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定位“历史语境中的当代空间叙事”。
• 2013年
◦ 代表作 北京法源寺文化街区更新规划 落地,以“微介入”策略修复胡同肌理,保留43处原住民院落,入选 住建部旧城改造示范案例。
• 2015年
◦ 设计 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将废弃瓷厂窑炉转化为展览核心装置,获 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ARCASIA)保护类荣誉奖。
城市更新领军期(2017-2021)
• 2017年
◦ 主持 上海杨浦滨江“棉仓”改造,整合百年纺织厂遗迹与公共艺术空间,推动“生产性遗产”再生,项目登陆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
• 2019年
◦ 入选 住建部既有建筑改造专家库,牵头编制《既有工业建筑改造技术导则》。
◦ 完成 北京首钢园三高炉博物馆 室内设计,以数字投影激活工业巨构,获 德国iF设计奖空间类金奖。
• 2020年
◦ 操刀 成都猛追湾老街更新,创建“川剧戏台+青年创客”混合业态,带动片区商业价值提升300%,获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一等奖。
文化地标与跨界实践(2022至今)
• 2022年
◦ 设计 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以夯土幕墙隐喻漕运堤岸,集成AR导览系统,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 出版专著 《重生之构:中国工业遗产改造十年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23年
◦ 启动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二期,运用低干扰地景建筑手法,获国家文物局专项批复。
◦ 跨界舞台设计:为北京人艺话剧《茶馆》70周年纪念版打造沉浸式旋转舞台,融合茶馆建筑原型与全息投影。
• 2024年
◦ 中标 雄安新区“文化记忆库”项目,探索数字化存档与实体空间耦合的新型文化设施范式。
主要荣誉与认证
年份 奖项/认证 授予机构
2015 ARCASIA建筑奖(保护类) 亚洲建筑师协会
2019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一等奖 中国建筑学会
2020 德国iF设计金奖 iF International Forum Design
2022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奖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23 住建部优秀勘察设计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