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1cc914146022e6ee92fa1ee30b5b77bd";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名人简介

国际设计联盟(IDA)环境设计委员会主席。主导制定全球首个建筑可拆解设计ISO标准(ISO 20887),推动23项绿色专利授权予中建国际、AECOM等跨国企业;首创“城市代谢模拟系统”,服务新加坡、迪拜等12城低碳规划,2023年创咨询收入¥6800万。其“设计-技术-金融”三角模型促成绿色项目融资超$2亿,获联合国环境署地球卫士奖。

2008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银质奖章获得者


名人事迹

研究成果/核心贡献

一、国际标准与专利输出

(一)标准体系构建

ISO 20887:2023(建筑可拆解设计):

核心条款:要求90%建材可无损拆解再利用,降低改造碳排放42%;

贸易应用:被英国BREEAM、美国LEED认证体系采纳,服务费年收入¥3100万。

模块化污水处理装置专利群:

授权北控水务用于“一带一路”项目,2023年专利许可费¥2000万。

(二)智慧城市方案出口

海外项目 技术方案 可持续效益

新加坡滨海湾更新 光伏路面+雨水智能灌溉系统 年节水38万吨(PUB认证)

迪拜世博城后期利用 临时场馆100%材料循环利用 节省废弃物处理费**$1200万**

二、绿色技术产业化

(一)跨境技术转移平台

“GreenTech Bridge”数字平台:

对接粤港澳绿色技术供需方,2023年完成72项跨境许可,总估值¥5.3亿;

获香港金管局“绿色金融认证”,可质押融资。

(二)区域协同创新

深港河套设计科创中心:

孵化微藻固碳建材等12项技术,产品出口欧盟年创汇¥1.8亿;

深港企业享受“一次检测,双地认证”便利,合规成本降40%。

关键事记年表

20世纪60-70年代初:主要工作是美化产品,与工程人员合作降低产品和工序成本,支持加工生产(OEM),此时设计师更像懂造型的工程人员,设计侧重外销型大众化市场。

1971年:替Oakley成立设计部,并担任该部门领导至1985年。

20世纪70-80年代:香港设计师开始成熟,林衍堂等多受雇于工厂,以支持出口为己任,设计逐渐从OEM过渡至ODM生产。

1979年冬:访问广州美术学院,与靳埭强、王无邪等一起向广州美术学院赠送了一批关于现代设计的书籍,推动了现代设计思想在中国大陆的传播。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支持中高阶段的产品设计及开发,到自创品牌(OBM)。

2006年:主持的“包装设计”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2008年:主持的“景观规划设计”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9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自治区教学团队负责人”,其主持的“民族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21年:担任香港文化博物馆“产品‧设计‧生活”展览的客席策展人,联同多位本地设计师展出产品及相关研究资料等。

202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作《中国新一代设计的定位》学术讲座。


名人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