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1cc914146022e6ee92fa1ee30b5b77bd";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名人风采
Celebrity presence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主持修建了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和建造的公铁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1989年11月12日,茅以升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中国设计70人获奖者。
“寻梦筑桥”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主持编写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及《中国桥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种文本)。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一、二)、《茅以升文集》、《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终身致力于桥梁建筑事业
茅以升一生学桥、造桥、写桥。他在中外报刊发表文章200余篇。1955年—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
茅以升的工程伦理思想以工程爱国思想为根基,这是为改造腐败、落后被列强侵略的旧中国所赋予他的强大动力。“以人为本”思想是茅以升工程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他处理工程活动中各种复杂关系的最基本的伦理原则。而以“工程爱国思想”为根基,“以人为本”思想为核心的茅以升工程责任伦理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工程社会责任伦理、工程自然责任伦理和工程职业责任伦理。
1916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时称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1917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
1919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现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今西南交通大学)、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代院长、院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中国/北方交通大学(时含今西南交通大学和今北京交通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茅以升主持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
1989年11月12日病逝于北京,终年94岁。
2019年9月25日,茅以升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重大项目或作品
Important Pro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