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1cc914146022e6ee92fa1ee30b5b77bd";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彭雪平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长期从事电力工程设计及技术研发工作。他主持完成了近百项国家重点大型核电站、火电厂、海上风电场的设计建设和重大技术创新,主编了我国首部核电厂常规岛设计规范,推动了海上风电工程技术体系的国产化发展。截至2023年,其主持设计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达34台,组织建设的海上风电项目累计并网超过600万千瓦。曾获国家级工程奖项1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
2021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银质奖章获得者。
作品图片
探路 实现核电自主化
上世纪80年代末,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院,敏锐地捕捉到核电将迎来一场大发展,启动了核电常规岛设计的攻关工作。广东院参与设计的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承担着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和常规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重任。彼时已有多个大型发电项目设计经验的彭雪平,开启了与核电的缘分。他从岭澳一期设计总工程师助理做起,一路担任副设计总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为了实现混凝土材料国产化和回填技术自主化,彭雪平和设计团队对中、英、法三国的回填试验方法、填料选用和级配进行了深入分析,编制出了岭澳核电站土建工程技术规范,不仅取代了国外相关规范,而且采用了本地的回填材料、国内检试验设备和施工机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岭澳核电站二期建设期间,彭雪平正担任广东院副总工程师,并主管该项目。与一期相比,作为我国首个“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岭澳二期在汽轮发电机选型、DCS控制、主厂房结构和管道应力计算等方面都需要作出更多的国产化设计和技术改进。“我们必须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有可能实现核电站常规岛设计的完全自主化。”彭雪平迎难而上的决心十分坚定。在他的带领下,设计团队最终攻克了50多项核电核心技术难点,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岭澳二期也成为了中国核电自主品牌CPR1000技术的示范项目。彭雪平继续向着安全性和经济性都更占优势的三代核电技术进发。广东院参与勘察设计的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是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三代核电机组。为了尽快掌握EPR三代核电常规岛及BOP设计技术,广东院成立了以彭雪平为主要负责人的科研项目组。项目组最终完成了23个子课题研究,完成了“与EPR核岛配合的常规岛设计技术”“设计寿命延长后的设计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填补了国内相关空白,为我国掌握第三代百万千瓦核电设计核心技术奠定了基础。台山核电一期工程两台机组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先投运的EPR三代核电机组。
攀登 海上风电新高地
2008年,海上风电在国内开始萌动。而拥有4300多公里海岸线的广东省,是风能资源富集区,可建海上风电的资源条件十分优越。“海上风电是海洋可再生能源里最具商业化开发价值的能源形式,同时对推动我国海洋科学和相关领域学科的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认准了海上风电的发展前景,彭雪平便带领广东院风能创新团队开启新一轮的匠心求索。
打造具有广东院特色的海上风电技术体系,夯实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彭雪平一直思考的问题。他指导成立了广东院风能技术中心,与英国、德国、挪威等海上风电建设经验丰富的国家和机构合作,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和科技攻关力度。凭着行业领先的海上风电技术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广东院陆续承担了广东省大部分海上风电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海上风电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产业,还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彭雪平说。从徐闻港到沙扒湾,从伶仃洋到南鹏岛,广东院为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进程贡献着能建之力。
传承 向着双碳目标进发
彭雪平已率领团队完成了近百项国家重点大型核电站、火电厂、海上风电场设计建设和重大技术创新,主持开展的多个项目获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成绩和荣誉之外,彭雪平更在意的,是经验技术的传承。2009年,在广东省发改委的指导下,彭雪平与广东院团队高质量完成了广东省首份掌握海上风电资源的指导性文件——《广东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省级海上风电规划。他参与、指导编写了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作为第一主编人编制的《核电厂常规岛设计规范》更是作为我国第一部核电厂常规岛技术标准,形成知识成果近30项,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彭雪平还担任了广东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在他的指导下,两名博士后出色完成了核电站常规岛结构抗震性能、极限安全条件下抗倒塌分析等课题研究。参与的国内首个关于复杂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标准,对核电站以及超高层建筑等其他复杂结构的抗震设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对彭雪平而言,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他说:“我们现在开展的工作,都是为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我们要继续朝着海洋更深远处,加大技术创新,为能源的低碳清洁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人物事迹
· 主持完成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常规岛项目(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并主编首部核电厂常规岛设计规范 。
· 主导编制国内首个省级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推动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超600万千瓦。
· 设计海门电厂等项目,实现多项世界及国内首创技术
· 截至2023年,主持设计的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达34台,涵盖多种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