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这一概念进行系统性部署,标志着“场景创新”已从企业自发探索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战略支点。作为长期关注并推动设计在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中发挥核心作用的专业机构,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认为,该政策的出台为设计行业,尤其是服务设计、工业设计、绿色设计等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将对《实施意见》进行客观、深入的解读,探析其核心内涵,并展望其为设计创新带来的广阔前景。
“场景”的战略价值01
《实施意见》开宗明义,将“场景”定义为“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制度政策的具体情境”。这一定义精准地揭示了场景的核心价值 —— 强调场景不仅是技术验证,更是商业模式、制度政策、社会接受度的综合性验证平台。
在传统创新路径中,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的“书架”走向市场的“货架”,常面临应用案例不足、验证数据缺乏、市场接受度不高等“死亡之谷”。场景的提出,正是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它通过构建一个真实的应用环境,让新技术、新产品得以在其中进行充分验证和迭代,从而加速其产业化进程。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政策吹风会上所言,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
更深层次看,《实施意见》将场景培育置于“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宏大背景下,明确了“技术突破 — 场景验证 — 产业应用 — 体系升级”的发展路径。这表明,场景已不再是单一的技术应用问题,而是被赋予了推动产业体系整体跃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使命。
五大领域全面布局:为设计创新开辟广阔疆域02
《实施意见》系统性地规划了五大重点领域,为各行各业的场景创新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也为设计深度赋能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切入点:
设计的机遇与切入点:
服务设计:在元宇宙、虚拟现实等场景中,设计用户交互体验与服务流程。
体验设计:构建以人为本的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
绿色设计:参与清洁能源车辆运输走廊、零碳园区等可持续场景的系统规划。
2. 产业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现代农业
工业设计:参与柔性生产线、智能工厂的规划,提升生产效率与人因工程体验。
服务设计:优化智慧物流全链路服务流程,设计无人配送、智慧仓储的用户体验。
系统设计:构建从育种到食品加工的全产业链应用场景,提升农业附加值。
3.行业领域应用
应急管理、矿山安全、智慧水利
信息设计:设计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挥通信的可视化界面,提升决策效率。
安全设计:在高危作业场景中,通过设计提升人机协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4. 社会治理服务
政务服务、智慧城市、乡村建设
服务设计:优化“一网通办”等智慧政务服务流程,提升市民办事体验。
城市设计:参与智慧社区、智慧商圈的规划,构建宜居、韧性的城市空间。
社会创新设计: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设计符合地方特色的社区服务与文化体验。
5. 民生领域应用
医疗卫生、养老助残、文旅消费
健康设计:设计远程医疗、智能健康监测等服务,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质量。
包容性设计:开发服务于老年人、残障人士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康复服务场景。
体验设计:打造数字艺术、沉浸式文旅等多业态融合的消费新场景。
无论是前沿的数字经济,还是传统的制造业、农业,亦或是关乎民生的公共服务,都蕴含着巨大的设计创新空间。设计不再仅仅是产品的美学附加,而是作为一种系统性、整合性的创新方法,深度参与到场景的策划、构建与优化全过程。
政策亮点解读:以“开放”与“公平”激发市场活力03
除了明确场景的重点领域,《实施意见》更在机制体制层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旨在通过“开放”与“公平”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
核心举措一:加大各类场景开放力度 《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强化示范引领,特别是中央企业要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吸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同时,支持民营企业主动发掘市场需求,探索拓展新场景 。
这一举措打破了以往优质场景资源被少数主体垄断的局面,为广大中小企业和设计机构参与重大项目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例如,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大型项目中,设计公司可以凭借其在用户研究、服务设计方面的专业优势,与大型国企、科技公司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参与场景的规划与建设。
核心举措二:促进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 文件强调,要完善场景资源配置规则,促进各类主体公平高效参与,不得在地域、业绩、规模、企业性质等方面违规设置限制条件。
这为设计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制度保障。许多优秀的设计机构虽然规模不大,但在特定细分领域拥有核心能力。新政的出台,将使其有机会与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凭借创新方案赢得市场,从而推动设计行业形成更加健康、多元的创新生态。
核心举措三:协同推进准入、场景、要素改革 《实施意见》提出,要协同推进市场准入环境优化、场景培育和开放、要素创新配置,强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供给。
这意味着场景培育不仅是技术和市场的对接,更是深化改革的“试验田”。通过在特定场景下开展监管压力测试,可以为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探索更具包容性与适应性的监管框架,从而为设计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扫清制度障碍。
结语拥抱场景时代,设计大有可为0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无疑是中国创新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深刻洞察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内在逻辑,为如何将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对于设计行业而言,这是一个时代的召唤。政策所倡导的以用户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场景思维”,与服务设计的核心理念高度一致。未来,设计的价值将不再局限于单个产品或服务的优化,而更多地体现在对复杂系统进行整合创新、对社会问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能力上。从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到乡村振兴的模式创新;从产业升级的路径设计,到民生服务的体验改善,设计师将作为关键的“场景架构师”,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不可或不可或缺的作用。
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将持续关注场景新政的落地与实践,积极搭建政、产、学、研、用多方协作平台,推动设计力量深度融入国家场景创新体系,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专业智慧与力量。